雅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

生姜泻心汤名医运用(生姜泻心汤的名医案例)

本篇目录:

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生姜泻心汤

处方:生姜泻心汤 生姜15g,法半夏15g,黄连、黄芩各10g,党参、炙草各15g,干姜10g,大枣15g(擎)。方解:方用生姜、半夏温中降胃,以开相火下降之路。用黄芩、黄连,降相火降胆经,以收散漫之热。

上八味,以水一斗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取三升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(附子泻心汤,本云加附子,半夏泻心汤、甘草泻心汤,同体别名耳。生姜泻心汤,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、术,加黄连,并泻肝法)。

生姜泻心汤名医运用(生姜泻心汤的名医案例)-图1

明·方贤著《奇效良方》之生姜泻心汤 1 处方 生姜、黄芩、人参(去芦)、干姜(炮),各二钱。

生姜泻心汤是由甘草、元参、干姜、半夏、黄芩、黄连、生姜、大枣这几味药组成的。这个方子是《伤寒论》里面的半夏泻心汤减少了干姜的用量,再加上生姜组成的。

每次温服200毫升,一日三次。 【功用】和胃消痞,散结除水。 【主治】水热互结,胃中不和,心下痞硬。干噫食臭,腹中雷鸣,下利。提醒您:生姜泻心汤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,使用前请遵医嘱。

《伤寒论》笔记76|大肠炎—赤石脂禹余粮汤

1、一七“伤寒”,服汤药,下利不止,心中痞鞭,服“泻心汤”已,复以他药下之,利不止,医以“理中”与之,利益甚;“理中”者,理中焦,此利在下焦,“赤石脂禹余粮汤”主之,复利不止者,当利其小便。

生姜泻心汤名医运用(生姜泻心汤的名医案例)-图2

2、赤石脂禹余粮汤 【来源】《伤寒论》 【组成】赤石脂30克(碎)禹余粮30克(碎) 【用法】上二味,以水2升,煮取400毫升,去滓,分三次温服。 【功用】收敛固脱,涩肠止泻。

3、古籍中的赤石脂禹余粮汤 《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》:[卷二]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与之,利益甚。理中者,理中焦。此利在下焦,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;复利不止者,当利其小便。

4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汤证,但喘咳。加厚朴2两,杏仁50个厚朴使通道径向放大,杏仁下气,润肺。 桂枝加附子汤: 阳虚之人的桂枝证。 桂枝去芍药汤及加附子汤。 桂枝汤去芍药。胸阳不振的胸闷,脉促(应该是虚性代偿反映)。

比较半夏泻心汤、生姜泻心汤、甘草泻心汤在用药、功用、主治上的异同...

1、半夏泻心汤,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三方,均治胃气呆滞,湿浊中阻,升降失常之心下痞硬,均体现了泻心消痞之治。

生姜泻心汤名医运用(生姜泻心汤的名医案例)-图3

2、三泻心汤:半夏泻心汤、生姜泻心汤、甘草泻心汤,三个方剂差别不大,主症多半是抓心下痞。压痛没有那么明显的这种胃的地方的胀的感觉、闷的感觉,就是痞证。

3、甘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用量而成,方中重用炙甘草调中补虚,配合辛开苦降之品,故能用治胃气虚弱,寒热错杂所致的痞证。

生姜泻心汤医案一则

1、主治:邪热内陷,胃虚不化,水饮停蓄证。症见心下痞硬,干噫食臭,胁下有水气,腹中雷鸣下利。舌苔薄黄而滑腻。

2、诊断为肝胃不和,治以本方和胃降逆。胃下垂:某女,消瘦,胃下垂,喜饮酒,不断嗳气,予生姜泻心汤5剂,嗳气消失。胃扩张:某人,年约40余。

3、上八味,以水一斗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取三升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(附子泻心汤,本云加附子,半夏泻心汤、甘草泻心汤,同体别名耳。生姜泻心汤,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、术,加黄连,并泻肝法)。

4、吐血:史,五十岁。酒客大吐狂血成盆,六脉洪数,面赤,三阳实火为病。与大黄六钱,黄连五钱、黄芩五钱。泻心汤一帖而止,二帖脉平,后七日又发,脉如故,又二帖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生姜泻心汤的名医案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,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,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,给我留言。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