雅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

桂枝生姜泻心汤

浅析《伤寒论》中“痞证”的相关类型

痞症是指胸腹部胀闷不适而外无硬结之形的症状。多因、饮食不化、气郁痰凝、脾胃虚弱,导致健运无力、升降失常而成。治疗时宜消补兼施。如用枳实消痞丸等治疗。

《伤寒论》第151条辨:脉浮而紧,而复下之,紧反入里,则作痞。按之自濡,但气痞耳。【原文解释】脉象浮而且紧,主太阳表症,误用了下法以后,浮紧变为沉紧,遂成痞症。按之柔软,因为仅是气分的痞结。

桂枝生姜泻心汤-图1

痞证之一种·气痞 气痞为病证名[1]。指表邪因误下入里,无形之邪结于心下,按之柔和不痛的痞证[1]。

如《伤寒论》所云:“脉浮而紧,而复下之,紧反人里,则作痞,按之自濡,但气痞耳。

心下痞和结胸的起因都是伤寒被误攻下。痞证出现的人平常肠胃就不好,比如不按时吃饭或不注意饮食冷暖,肠胃好的人误攻下不会出现痞。

胃痞在《内经》称为痞、满、痞满、痞塞等,如《素问·异法方宜论篇》的“脏寒生满病”,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篇》的“备化之纪,……其病痞”,以及“卑监之纪,……其病留满痞塞”等都是这方面的论述。

桂枝生姜泻心汤-图2

生姜泻心汤

【答案】:D 半夏泻心汤原方干姜是三两,无生姜,而生姜泻心汤:即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两,加生姜四两。功用:和胃消痞,散结除水。主治:水热互结。

生姜泻心汤是由甘草、元参、干姜、半夏、黄芩、黄连、生姜、大枣这几味药组成的。这个方子是《伤寒论》里面的半夏泻心汤减少了干姜的用量,再加上生姜组成的。

生姜泻心汤即是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两,加生姜四两而成,方中重用生姜,取其和胃降逆,宣散水气而消痞满,配合辛开苦降之品、补益脾胃之品,功用和胃消痞,宣散水气。用治水热互结于中焦,脾胃升降失常所致之痞证。

处方:生姜泻心汤 生姜15g,法半夏15g,黄连、黄芩各10g,党参、炙草各15g,干姜10g,大枣15g(擎)。方解:方用生姜、半夏温中降胃,以开相火下降之路。用黄芩、黄连,降相火降胆经,以收散漫之热。

桂枝生姜泻心汤-图3

柴桂干姜汤配方

柴胡桂枝干姜汤:柴胡24克 桂枝9克 干姜6克 瓜蒌根12克 黄芩9克 牡蛎6克 甘草6克(炙)主治伤寒少阳证,往来寒热,寒重热轻,胸胁满微结,小便不利,渴而不呕,但头汗出,心烦;疟疾寒多热少,或但寒不热。

【异名】柴胡桂姜汤(《金匮要略》卷上)。 【组成】柴胡24克桂枝9克干姜3克栝楼根12克黄芩9克牡蛎6克(熬)甘草6克(炙) 【用法】以水2升,煮取600毫升,去滓,再煎取300毫升,温服150毫升,日二服。

原方组成:柴胡半斤桂枝三两(去皮)干姜二两、瓜蒌根四两、黄芩三两、牡蛎二两、甘草二两。处方组成:柴胡24克、桂枝9克、干姜9克、瓜蒌根12克、黄芩克牡蛎6克、甘草6克。

《伤寒论》笔记74|心下痞兼下利—生姜泻心汤

当病人告诉你胃里不舒服,呕酸,同时兼有下利,就已经是生姜泻心汤证了。伤寒论里讲胃就是肠,心下就是胃。

《医宗金鉴》“名生姜泻心汤者,其义重在散水气之痞也。生姜、半夏散胁下之水气; 人参、大枣补中州之土虚;干姜、甘草以温里寒; 黄芩、黄连以泄痞热。

【功用】和胃消痞,散结除水。 【主治】水热互结,胃中不和,心下痞硬。干噫食臭,腹中雷鸣,下利。提醒您:生姜泻心汤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,使用前请遵医嘱。

功效主治 《伤寒论》方之生姜泻心汤功能和胃散水泻痞[1]。主治伤寒汗解之后,胃中不和,心下痞硬,于噫食臭,胁下有水气,腹中雷鸣下利者[1]。功在和胃降逆,散水消痞。

泻心汤剂总结

1、二黄或三黄泻心汤虽然是消火降火的药,但也是破阴实的药,可以用来化淤。如果是病人冒冷汗,手脚冷,阳不守阴,阴血散漫就要用四逆汤、封髓丹、潜阳丹。

2、柴胡汤的煮法煮泻心汤:先用比较多的水煮到差不多六碗,然后把渣渣捞掉,然后再光煮那个汤,把它收到三碗。柴胡汤在我们中医的归类是所谓的和解剂。因此呢,这个三泻心汤也很自然的就被归类在和解剂里面了。

3、或许是他的语言是这样子转过来的,所以我们学张仲景《伤寒论》多半会有一个感觉就好像,所谓的半夏泻心汤,像是小柴胡汤拔掉柴胡之后剩下来的东西。

4、气结而不散,壅而不通为结胸,陷胸汤为直达之剂,塞而不通,否而不分为痞,泻心汤为分解之剂。所以谓之泻心者,谓泻心下之邪也。痞与结胸有高下焉。结胸者,邪结在胸中,故治结胸,曰陷胸汤。

5、小柴胡汤煎煮是用12碗水煮到6碗水,然后再捞掉渣渣,再把剩下来的药汤煎煮浓缩到3碗水。

6、半夏泻心汤:半夏泻心芩连姜,人参草枣融合方。心下痞满兼呕吐,去渣重煎调胃肠。 大黄黄连泻心汤:大黄黄连泻心汤,黄芩黄连和大黄。清热泻痞沸汤渍,擅治焦躁吐衄殃。 附子泻心汤:附子泻心芩连黄,恶寒汗出痞为殃。

刘渡舟先生总结《伤寒论》113首方歌

枳朴大黄泻胃强,麻杏芍药滋脾约。 蜜煎导方:(方歌见下) 猪胆汁灌方: 蜜煎熟后样如饴,稍冷搓挺四寸余。 温纳肛门润肠燥,古法导便叹惊奇。 津亏有热便不出,猪胆一枚方相宜。 胆汁调醋灌肠内,虚家便秘见效奇。

后世又将该书分为《伤寒论》和《金匮要略》。其中,《伤寒论》载方113首(实为112首,因其中的禹余粮丸有方无药),《金匮要略》载方262首,除去重复,两书实收剂269首,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,被誉为“方书之祖”。

但头汗出,齐颈而还原文:太阳病,发热恶寒,热多寒少,脉微弱者,此无阳也,不可发汗,宜桂枝二越婢一汤。

伤寒浮得脉涩,营卫不足也;沉得脉弦,木入土中营卫不足则表虚,木人土中则里急,表虚里急,故亦以此汤主治也。呕家不可用,谓凡病呕者不可用,恐甜助呕也。

张仲景原著《伤寒杂病论》,在流传的过程中,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《伤寒论》,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,名为《金匮要略方论》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生姜泻心汤加桂枝白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,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,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,给我留言。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